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 题号:11153956
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从中可以反映出

①总人口呈增长趋势②区域人口比例呈现“南增北减”趋势
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④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东晋元帝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下诏日:“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模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这一措施
A.促使农业摆脱自然束缚B.导致了中原优势地位丧失
C.推动了北方劳动力转移D.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2022-05-12更新 | 1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2016-11-27更新 | 45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下表为我国古代部分时期的经济发展概况。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
时期概况
魏晋建康、姑苏一带"姑熟饶旷……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瓷,阡陌如绣"。淮水流域著名水利工程有安徽寿县的芍陂,可灌溉良田万余项。荆州和扬州是江南丝织品重要产地
唐朝江东地区出现了新型耕犁,深耕浅耕,操作自如。水转筒车在南方各地得到使用。扬州是唐代造船业中心,所造船只不仅数量多,而且技术水平高。南方兴起许多都会,商贾如织
宋朝东南各地均大规模兴修水利。"秧马"是新型插秧工具,省体力,速度快。占城稻引种于江南各地,增加了粮食产量。明州、福州一带,很多"糖霜户"种甘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南方上供的纺织品,在全国所占比例已超过北方

A.商品贸易发展活跃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经济重心南移进程D.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2021-02-24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