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工业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2 题号:11249278
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约占全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1932年上升到二分之一,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2万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新经济政策的延续B.服务工业建设需要
C.西方国家积极支持D.计划经济体制优势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加快推进北方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在极地航空与破冰船舰队建设、能源开发与工业建设、陆路交通运输网建立等领域取得了全新发展。苏联开发北方旨在
A.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能源支持B.为战时苏联物资供应提供保障
C.开辟新航道便捷从美国进口D.加强科学研究保持世界领先
2022-05-07更新 | 2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1910年,全俄城市中有电力照明的房屋仅为5%。1927-1929年,在工人家庭的住宅中,使用电力照明的家庭从 64.8%增加到71.9%。这反映出苏联
A.优先发展重工业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经济结构均衡发展D.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善民生
2021-05-25更新 | 40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如图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据结果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1928—1932年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增长95%。第二个五年计划,即1933—1937年重工业增长140%,轻工业增长100%(近一倍),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

A.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经济结构失调现象日益加重
C.已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D.已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2020-10-25更新 | 5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