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97 题号:11306608
189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给幕僚叶大庄的信中写道:(洋人)“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所以“我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这一建议得到清廷认可。促成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受中体西用思想影响B.西方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
C.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D.西方国家获投资设厂特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它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大大加深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依赖,只能大量举借外债来支付赔款。这便成为列强借以在华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发端。”材料中的“它”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01-09更新 | 3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其目的是
A.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
B.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
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
D.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
2018-09-15更新 | 5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造成下表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应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须进口日本图书
B.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C.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而制造政治舆论
D.日本为了加强中国占领区的奴化教育
2021-03-11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