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11312079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这样评价,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里的“伟大创造”
A.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B.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C.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上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人规模的劳动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段话中所说的是我国两个时期农村变革的情况,后者与前者的不同点是
A.建立了新的土地所有制B.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2021-08-24更新 | 7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
C.农业先进机械的大规模使用D.国外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
2023-03-22更新 | 3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粮食是关注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粮食产量为2000多亿斤,1952年为3000多亿斤,1966年4000亿斤,1984年达到8000亿斤。新中国粮食生产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的推行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供给侧改革的推行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2022-01-04更新 | 2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