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 >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和表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85 题号:1133790
自主探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城邦即城市国家( city - state),通常由一个中心城市和周围的乡村构成。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上产生过不同形态的城邦。中国春秋以前的诸侯国也可以视为一种城邦形态。孟子说:“公侯皆方百里。”(《孟子·万章(下)》)这就是一个城邦的大小规模。
比较中国古代城邦和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完成表4。
表4

春秋以前的中国
古代希腊的雅典
主权的归属
作为天下共主的天子

官员的产生

选举和抽签
土地所有权

公民的私有土地
工商业状况
官府控制,规模小


[探究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以19世纪40—70年代为例,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经济影响。
[探究三]
1915~1923年:1915年,辜鸿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1923年,柳诒徵完成《中国文化史》,其主旨是“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相,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
1938~1945年:一批重要的历史学术书籍在这个时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和柳诒徵的《国史要义》。
(3)结合各自时代背景,分别说明近代中国出现上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
[探究四]
(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摘自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
(4)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它是由一群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英国皇家给予他们贸易专利特许,公司共有l25个持股人,资金总额7.2万英镑。这家公司更像是一个政府而不是一个公司。鼎盛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超过30万人的武装力量,这个数字是当时英国军队的两倍.凭借国家权力,公司在各个殖民地发动了残酷的战争,争抢和占有当地的资源。公司和特权的结合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公司逐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1870年,31岁的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从1872年2月17 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炼油集团。
材料三 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情况表
国家(地区)\年份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美国
167
157
159
153
175
欧盟
128
134
126
148
155
日本
1ll
119
135
141
112
中国
0
0
0
2
4
其它
47
48
41
14
1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印度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的不同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跨国公司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2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提高关税。高关税严重影响了美国国际贸易,1929年,美国出口贸易总额为53.47亿美元,到1932年下降到16.67亿美元;同期进口贸易总额则从46.63亿美元下降到13.43亿美元。虽然世界经济危机也影响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购买力,但高关税政策无疑是美国对外贸易下降的直接原因。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响,挫伤了各国为消除关税壁垒、降低关税而达成国际协定的信心。各国纷纷效仿美国,普遍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32年世界贸易总额降至1929年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关贸易》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概况

19791988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0亿美元。
19892000中美经贸矛盾争端不断,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美贸易额从1989年的122.5亿美元增加到2000744.7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20012016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对话并存局面。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2017年至今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启用第6次“301调查”,并进行反补贴反倾销和“201调查”“232调查”“337调查”等,对中国挑起贸易战并不断升级,中关经贸关系进入正面对抗期。

——摘编自杨枝煌、杨南龙《19492019年中美经贸关系基本图景及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以来中美贸易的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2021-09-06更新 | 1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中华网》

材料三1999年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原因(除材料二所叙述的以外)还有哪些?

(3)材料三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问题有哪些。

(4)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2018-03-21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