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8 题号:1139094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别名(部分)原产地传入途径
玉米番麦御麦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番薯金薯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洋番薯、荷兰薯、土豆美洲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中国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二   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农作物物种传播的要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图说历史

(1)依据地图,简述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传播的情况(包括物种传播的出发地、方向或途经地、终点),概括物种传播的特点。

撒哈拉沙漠和沿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这些障碍不利于殖民者深入内陆:非洲西部的大河和非洲东部的山脉形成天然屏障、非洲平直的海岸线、缺少优良港湾,也使得殖民者难以接近。美洲则多良好港湾、多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在16—17世纪基本被殖民完毕。

(2)依据材料,概括非洲的自然地理因素对殖民活动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不仅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重农思想,而且在农业生产方面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推广普及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其中也包括农业生产工具。汉代专门设立主管农业生产的官职,“搜索都尉”赵过组织大批的能工巧匠,对农具进行创制、研发、改进和推广,大力推行牛耕技术,使犁耕技术得到了普及与应用;唐代创制了曲辕犁;等等。这些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对犁耕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材料二   近代中国养老院的发展,其推动力一方面有历史的沿承……到了近代,这一历史惯性得以延续;另一方面,则与西方国家的榜示有关。19世纪下半叶,我国近代一些思想先知,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之下,纷纷提出效仿西方,设立养老院。冯桂芬要求推行养老室等慈善救助组织。……上述倡导之外,舆论界也不断刊文,介绍国外的养老院。

——摘编自苏全有《有关近代中国养老院的三个问题》

材料三   番薯(甘薯)传入我国,名称因地区而不同。番薯传入我国的途径大概有二:一是由海路传入东南沿海的福建和广东,一是由陆路传入西南边疆的云南。番薯传入我国后在各地传播得很快,在明代后期数十年间,闽广就广为种植,江浙也开始发展。到乾隆年间,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及东北三省未见有番薯种植的记载之外,其他各地都已种植。由嘉庆至道光,番薯的种植在各省区向纵深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摘编自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

——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中国养老院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甘薯传入中国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特点。
2024-01-13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白菜原产中国。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一个陶罐里有白菜籽,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比除稻谷外其他原产中国的粮食作物要古远。白菜古时称“菘”,春秋战国已大量栽培,南北朝时已是中国南方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唐代出现了白菘、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的品种……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在日子已经很滋润了的今天,白菜依然是中国民众餐桌上无可替代的主菜之一。白菜在明朝时由中国传到朝鲜王朝,之后成了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日本初见大白菜是在1875年明治8年的东京博览会清政府的展台上,明治政府花钱买回了3株展品,在爱知试种2棵,东京试种1棵,但全都结不了菜球以失败告终。20世纪初,日俄战争期间,有些日本士兵在中国东北尝到这种菜觉得味道不错,于是把它的种子带到了日本,最终在仙台培育出白菜,并广泛种植。目前在日本市场上出售的食品工厂生产的饺子,基本都是猪肉白菜馅的。

——摘编自彭世奖:《中国作物栽培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菜在朝鲜、日本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意义。
2022-12-30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