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4 题号:113909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视机、收录机、VCD、DV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更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是科技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1)列举工业革命中“动力的革命”和“运输的革命”的成就各一例,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2)“科技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请分别以工业革命和材料二反映的那次科技革命为例加以说明,并就“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智能技术革命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重复性劳动的困境,可以解构信息时代的人类劳动,重塑创造性与分离式生产方式。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分阶段替代技能劳动者的趋势,而随着技能劳动者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开始向创新领域转移,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陈尧等《替代与推升: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材料二   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习近平2022年1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能技术革命出现的主要技术基础,并分析智能技术的出现对人类劳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我国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的机遇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
2023-10-25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工业文明前进了一大步。但工业革命也给英国带来负效应。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使森林面积大大锐减,造成了对土地结构的破坏,土地使用面积减少,代之而起的是高耸的冒着黑烟的烟囱,打破了英国从前那种安静的中世纪田园风光。工业革命需要利用水力能源进行生产,工厂建设在河流湍急处,于是各种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工厂废水都流入了河流,伦敦的“母亲河”泰晤士河变成奇臭无比的臭河。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工人,而这些工人的生存环境让人不忍目睹,他们居住区都很狭窄、肮脏、空气不流通。工人的工作环境状况十分恶劣,大多在封闭状态工作,大量的工业灰尘、机器的轰鸣声,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摘编自张姗姗《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负效应》

材料二   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和激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各门科学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至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率,同时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叉运输网络,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信息技术已成为第四产业。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主要危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并简析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7-15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车问世后,英国立即掀起了一股铁路建设的狂潮。这个时期正值工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均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使得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亟待解决。短短数年内,铁路就支撑起了英国的长途运输业。1831年,英国运输总收入高达50万英镑,获利颇丰。1832年,英国已拥有了24条商用铁路,最兴旺的一条铁路,年运载旅客35万人次以及70万吨货物……铁路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商业贸易和钢铁、机械、建筑工程、地产等行业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成为真正的“经济大动脉”。

——王雄《丝路大通道》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玉米产业现代化发展概况

1933年玉米杂交种比普通种增产50%左右,但应用面积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0.1%
1940年拥有拖拉机186万台,谷物和玉米收割机40万台,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1945年逐渐形成了包括印第安纳、俄亥俄等5个州的玉米带,实行区域化种植
1950年玉米平均施肥量达每公顷140kg,此后施肥量成倍增长
1960年基本普及了玉米杂交种,玉米每公顷单产提高了2827kg
1990年农场职位需要人数大幅下降,生产逐渐脱离人工化

——整理自韩萍《美国玉米生产概述》

材料三   现在的技术越来越发达,整个交易时间会越来越短,即时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附近”就消失了。“附近”到哪儿去了?对美团外卖的平台设计师来说,“附近”对他来讲太重要了。“附近”的交通情况,什么时候人流多,什么时候人流少,他要掌握。……它把我们本来肉体直接感知意义上的那个“附近”,一下子转化为一个数据化的“附近”,好像一切东西没有距离了……

——整理自项飙《我们在没有“附近”的世界里生活》访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英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并简要说明铁路成为真正“经济大动脉”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支持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玉米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概括美国玉米产业发展的趋势。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数据化的“附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23-02-07更新 | 1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