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3 题号:1142831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锄)、斸(斧)……,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白云翔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的选取围绕什么共同的主题?其中哪一则最有实证性,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汉朝农业生产变化发展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如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周初形势图》

图二《春秋争霸形势图》

材料二   


图三铁制农具

图四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桕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仲国历史》

材料三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哪一新兴阶级的出现?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深远,请说明秦汉两朝因此采取的相关措施。
(4)图A、图B分别属于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022-07-07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它以劳动集约为主……(通过)提高劳动强度,实行精耕细作,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体措施是把充分用地和积极养地紧密相结合。即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有条件的地方)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从而保证连种、复种、间作、套种相结合的高复种指数的用地体系的实现。

材料二   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办法是扩大耕地。为此,中国古代开展了“向山争地”“向水夺田”的斗争……战国时期,对丘陵、平地、低洼地三种类型的土地已有所利用。到汉代,种植业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沼泽地已基本上垦辟治理为农田。汉以后,北方人口不断向南方迁移,加上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使南方地区农田的垦辟扩大也出现了新形势。                  

——材料一、二摘编自《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2)简述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1-10-10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堤圈围出土地,而圈围起来的田叫做围田,或叫圩田。在山中把荒野开辟为耕地,往往采用放火烧山的办法,草木被烧去之后,稍加平整,即可播种,这种方法叫“畲田”或“畲种”,唐人多称之为“烧畲”或“火田”“火耕田”。
材料二: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乾隆六年突破了1亿大关,并相继在乾隆三十一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嘉庆十七年为三亿六千万道光十四年突破4亿。由此,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及环境的关系?
2016-11-18更新 | 6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