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80 题号:11446458
如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据此可知苏联
A.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试图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D.农业和轻工业呈现衰退趋势
20-21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创立的比较经济学是指从宏观出发,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世界领域内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制度、经济类型、经济现象、经济理论等方面差别的一门经济学科。通过比较研究,探索或阐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共同规律。比较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的成就
C.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普遍采用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兴衰
2022-10-11更新 | 31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下图摄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苏联,记录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情景。导致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冲击的破坏性影响B.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的妥协
C.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发展D.集体农庄土地所有权的丧失
2021-09-20更新 | 2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俄罗斯学者麦德维杰夫认为,20世纪的俄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各种条件不完全具备,但这并非不能弥补,是斯大林模式的出现使得苏联丧失了机会,苏联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麦德维杰夫意在强调
A.社会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俄国根本行不通
C.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D.俄国没有找到一条合理的社会主义道路
2021-08-23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