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9 题号:11480731
置身于一个商品和货币、物资与人员、知识与宗教频繁而紧密的往来的时代,中国明清时期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不可能自外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官方档案中可以看出,从顺治到乾隆期间至少有50件档案内容为与俄罗斯贸易的,其中贸易线路涉及到从东北的黑龙江、嫩江、北京、张家口、鄂尔多斯、伊犁、哈萨克整条草原丝绸之路的商道。……《华事夷言》中记载到:“因陆路所历风霜,故其茶味反佳。非如海船经过南洋暑热,致茶味亦减。马克思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一文中也专门指出,恰克图贸易中的中国茶叶“大部分是上等货,即在大陆消费者中间享有盛誉的所谓商队茶,不同于由海上进口的次等货。”

材料二 明清两代都实行过海禁政策,给沿海人民甚至国计民生都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地方大员多以“开洋”为主要筹划。“莫若另为立法,将商人出洋之禁稍为变通,方有大裨于国计民生也”……通过数件珍贵的明天启、崇祯年间兵部尚书有关海禁事宜的题行稿,可知明代长期坚守的海禁政策至明末清初已与日益增多的对外贸易需求相悖。1685年,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创立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大海关,清廷实行开海通商政策。

材料三1761年,广东巡抚托恩多上奏“瑞典商船遭风货沉抚恤遇难水手折”,请求按照惯例,给予朝贡各国或外洋各国来中国贸易的商船予以灾难救助。从明清时代对朝贡体系和外洋贸易的维护来看,中国制定了明确的有关维护这一范围广阔的贸易秩序的措施与政策(《大清会典》在“朝贡”条目下设有专门的“周恤”、“拯救”等内容,具体规定了朝贡贸易或者自由贸易中发生的疾病、死难、飘风、飘海等灾难事件中的救助责任与赏罚措施)。这些共同遵守的法令与政策,是地区贸易秩序存在并得以维持、延续的重要因素。其间蕴含的互通、平等、周济的贸易精神,在现代依然有重要的价值。

——摘编自鱼宏亮《明清丝绸之路与世界贸易网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学者的研究运用了什么类型的史料,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为了强化这些结论,还需要什么类型的史料作为辅助。
(2)据材料二分析清初开海通商的原因。据材料三《大清会典》中关于“朝贡”的规定有何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将在官府监督控制下进行的国家或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称之为"互市"。互市起于汉代。汉武帝元狩年间,张骞出使西城,开通了丝绸之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薄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围。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到魏晋时期,西北陆路的贸易更见繁荣。隋唐时期,在京师设四方馆,“掌方国及互市事”,并在西北边地设有互市监,在沿海一些地方还设有市舶司,经管海陆通商事宜,从而海陆贸易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宋代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凡大食、古逻、赭婆、占城、勃混、麻逸、三佛齐诸器,并通货易"。宋朝还颁布了世界贸易史上第一部进出口贸易法规《市舶法》。元明时期在沿海设市舶提举司,任命提举官,经管与外商互市事宜,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清初实行海禁,康熙二十四年(1685)后开禁,并规定漳州、云台山、宁波、广州四处作为互市通商之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限在广州一地。

——摘编自熊辉《互市——我国古代对外贸易》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不断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而转而种桑植茶。中国对外贸易经数十年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货多为制造品,出白货多为原料品","现时入超之数又复有年年增巨之势",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现时中国对外贸易大权,完全操于外人之手"。

——摘编自武堉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193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2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占据吕宋后,吕宋岛也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与中国交换,只有从墨西哥输入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当时中国的茶、糖、丝、铁器、瓷器等商品涌向海外,而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纪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白银输入量,梁方仲估计为1亿两。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当然是不可估量的。这种白银贸易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

——郑有国苏文著《明代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与世界贸易体系》

材料二   早期近代(1450~1750年)是全球的一个新时代,……世界历史的许多重大主题在早期近代发生了变化。由于得到航海技术的支持,许多文明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网络大到全球范围,突破了以前的国际联系。美洲第一次被卷入了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包括全球贸易联系。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社会也开始经历痛苦的融入全球的过程。到1750年,世界上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完全孤立的社会。

——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欧洲在“早期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哪些共同的经济“近代”性,并说明新航路开辟在“全球史”发展中的地位。
2018-08-12更新 | 3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凡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商行打交道。外国商人买卖货物、交纳商税皆为行商代为办理;凡外国商人一切居住行动,皆由行商负责管束、担保;凡清政府有所宣示或外国商人有所陈请,皆由行商居间传达。此外,清政府又有许多条例和章程,如外国商人到广州,必须住在洋行附近的商馆(或称夷馆)内,不得擅自外出。又外国商人不得携带妇女居住商馆,不得在广州过冬,不得在广州乘轿子;不得雇用中国人服役,不得雇人传递消息等;清政府还规定,凡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装载五百石以上的船出海者,一律发到边境充军。又规定船上一切人员都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貌、履历、籍贯等,以供官府稽查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驻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相关信息并指出其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变化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017-09-08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