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1 题号:11487961
1921年,苏俄私人资本积累为1.5亿卢布,1923年初增至3.5亿卢布。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786个。这说明苏俄
A.私有经济日趋占据主导B.新经济政策成果明显
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有效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是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做法的是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9-08-15更新 | 2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1922年3月的“十一大”上,列宁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方面,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其实质含义是
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B.利用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D.以阶级斗争作为经济抗争的手段
2016-11-27更新 | 2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22年3月27日—4月2日,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列宁在总结报告中宣布向私人资本主义的退却到此结束,目的已经达到,布尔什维克所面临的任务是改组力量向资本主义势力进攻。这表明
A.党内对新经济政策还存有质疑
B.布尔什维克放弃了新经济政策
C.苏俄把政治立场放在首要地位
D.苏俄尚未找到正确的过渡方向
2019-09-25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