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3 题号:11492337
明代著作《五杂俎》中记载:“吴之新安,闽之福唐,地狭而人众,……盖地狭则无田以自食,而人众则射利之途愈广故也。”据此说明新安、福唐两地商业发展的原因是
A.时空的限制被打破B.重农抑商政策被取消
C.农业条件受到限制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知识点】 明清的商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A.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C.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
2018-04-07更新 | 3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明末小说《三言二拍》中,描写使用白银的社会阶层十分广泛,上至皇帝、官吏、富商,下至家丁、商贩、僧尼,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当介绍人物时,伴随着籍贯、年龄、职业的介绍之外往往还要附上家庭财产状况,比如“家资巨富”、“广有家财”,或“富民”、“富翁”等,一个人所拥有财富的多少已成为其身份的标志。由此可知明末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倡导求实精神,平等观念传播
C.商人地位提升,传统社会解体D.商品经济发展,价值观念变化
2020-06-30更新 | 65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明会典)所载的明代典章制度中,有“钞法"“钱法”,根本没有“银法”。正统时期,宝钞逐渐绝迹于民间土地大宗交易;发展至成化年间,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及普遍使用,白银成为清一色土地大宗交易的货币。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海外贸易成为国家主要财源B.宝钞制度阻碍白银的自由流动
C.市场需求推动了白银货币化D.民间贸易改变明政府货币政策
2021-10-24更新 | 2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