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7 题号:11548102
1928年,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不协调的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男士主穿西服、中山装、长衫;女士主穿上衣下就,旗袍基本成定式,并为社会肯定。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变异B.社会生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C.民族资本主义主导国民经济D.政府重视铁路的修建和使用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图为1872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图文广告(成衣机器出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广告成为推进价值观更新的动力
B.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西方影响下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D.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
2019-08-14更新 | 10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宋延斋在《蒲圻乡土志》里记载:“民国元年、二年来,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居民遂奢僭无等……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仿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与这一记载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民主共和观念的冲击B.崇洋媚外思潮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D.进口的商品价廉物美
2021-11-04更新 | 3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当时上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由平等观念确立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021-03-20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