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 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8 题号:11584307
档案和回忆录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保卫古巴”,赫鲁晓夫在主席团面前辩称,“我们的导弹还可以弥补西方人喜欢说的‘力量均势’,美国人用导弹基地把苏联包围起来,现在他们也将尝尝被敌人的导弹瞄准是个什么滋味”。

10月27日,苏联的地空导弹操作人员击落了一架在古巴上空的U-2飞机,飞行员丧生。(28日)民主德国向苏共主席团通报,肯尼迪将再次发表电视讲话。就在肯尼迪发表讲话前两小时,苏联电台向全世界宣布单方面从古巴撤出“苏联的所有进攻性武器”

——摘编自【美】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失败的帝国》

注:2007年作者主要根据前苏联解密档案撰写此书。

材料二   我们并无发动战争的企图,古巴离我们有一万一千公里远。只有傻子才会认为我们想从古巴入侵美国。我们的目的正好相反:我们想使美国人不入侵古巴,为此(在古巴)安装了针对他们的导弹,要他们三思而行。

卡斯特罗(古巴领导人)下令开火,击落了一架美国U-2侦察机。这件事情引起一阵喧嚣。起初我们担心肯尼迪总统会受不了这种耻辱。但还好,美国人除了在宣传中变得更加厚颜无耻外没有发生别的什么事情。他们撤出了部队和召回了空军。

——摘编自《赫鲁晓夫回忆录》

注:该书是赫鲁晓夫1964年下台后所写,回顾了自己政治生涯并说明其立场和观点。


(1)概括两则材料对“古巴导弹危机”叙述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辨析《赫鲁晓夫回忆录》的史料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历史上长期依附于美国。1959年1月,卡斯特罗领导的民主主义武装运动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建立了新政府。美国承认新政府,但希望继续维持原来关系,而卡斯特罗政府不愿听命于美国,双方很快发生了严重矛盾。1961年,美国与古巴断交。同时在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1000多名古巴流亡分子组成的武装雇佣军入侵古巴猪湾,企图推翻卡斯特罗政府。1962年起美国对古巴实行全面经济封锁。为了利用古巴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美国形成威慑,以此弥补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与美国的差距,平衡美苏战略地位,赫鲁晓夫决定向古巴运送中程核导弹和重型战略轰炸机,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这一行动从1962年7月起实施,到10月份,已经有42枚导弹被秘密运送到古巴,一批伊尔—28轰炸机也同时进驻古巴。苏联的行动被美国情报机关察觉。10月中旬,中央情报局把侦查结果向肯尼迪总统作了报告。10月16日至22日,肯尼迪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商讨对策,在权衡几种方案的利弊后决定对古巴实施武装封锁,迫使苏联让步。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赫鲁晓夫最终作了决定性的让步,同意从古巴撤回导弹,11月20日,美国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古巴导弹危机至此结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巴导弹危机。
2022-08-03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以上摘编自【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出发点。两国形成如此外交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赫鲁晚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三   二战胜利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出现新高潮,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大批涌现,开始了走向联合的道路。从世界格局的角度看,第三世界的成熟与发展,是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生的……而历史在接近20世纪尾声的时候,突然结束了两极格局,再次把多极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

——摘编自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的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021-07-07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材料   1962年7月,苏联开始在古巴部署导弹,部署导弹一方面是为了弥补美苏核力量的差距,另一方面是使古巴成为一块威胁美国的前沿阵地,壮大苏联与美国斗争的力量。在古巴部署导弹,是秘密进行的,苏联想在导弹部署完毕之后,再让美国知道,让美国接受既成事实,美国不可能为了在古巴的导弹而与苏联发生一场被战争。

美国总统肯尼迪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后,命令海军部派遣40艘军舰和2万名海军士兵封锁古巴。世界各地的美国军队进入战备状态,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赫鲁晓夫在危机开始后采取的强硬态度。是为了试探美国的反应,试图以此迫使美国撤销封锁,维护苏联作为一个大国的成严。但当美国做出誓不妥协的姿态,为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做准备时,赫鲁晓夫动摇了,开始寻求以和平和理智的方式来解决危机。因为“用核武器进行威胁是一回事,投入使用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同时肯尼迪总统也下令,没有他的命令,不得对拒绝接受检查的苏联船只开火。国防部部长麦克纳马拉甚至决定采取撞毁苏联船舵的办法,迫使船只停航,而不是开枪。最后,赫鲁晓夫在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的条件下,撤回了正在古巴安装的导弹。

——摘编自徐伟《威慑与妥协从赫鲁晓夫核军事战略看古巴导弹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并分析其原因。
2020-05-18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