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11595071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满族与汉族官僚的矛盾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矛盾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4)
【推荐1】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外需和戎”B.“遗其体而求其用”
C.“天不变,道亦不变”D.“变者天下之公理”
2013-12-20更新 | 3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D.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2019-06-13更新 | 17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这一变化
A.有利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B.主要源于民族危机的刺激
C.推动中体西用思潮的出现D.表明清朝政府已认清形势
2018-09-02更新 | 7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