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67 题号:11638088
20世纪80年代群众中流传:“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首民谣描述了当时农村实施的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D.人民公社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17-08-06更新 | 57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下图反映出中共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是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进行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8-06-28更新 | 2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改革开放前,流传的凤阳花鼓辞唱到“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凤阳人多地少环境恶劣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D.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2021-01-02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