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117333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五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151621
江苏781749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五呈现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沈约《宋书》

材料二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三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南朝江南地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022-10-16更新 | 3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摘编自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

材料二   欧洲东航(注:指新航路的开辟)后的全球经济,……由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等全面介入中国的对外贸易,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的白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硬通货,为晚明社会的银本位货币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生丝、绸缎、棉布等商品的出口持续增长,这种“外向型”经济,极大地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中国卷入全球化贸易浪潮这一特点,引人注目,值得细细探究。

——摘编自樊树志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晋至宋元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元时期经济中心转移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东航”对中国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各举一例当时欧洲人在中国具体的政治和文化活动。
2022-02-02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人口迁移的过程既是不同生产方式传播交流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西晋末年各民族分布与流民迁移示意图
(1)结合上图,请简述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两大趋向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迁移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1-11-11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