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 康梁维新思想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7 题号:11743214
陈旭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社会思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体西用:(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选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习外国利器,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张之洞)”四书、五经”等为旧学,西政、西医、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思潮:(康有为)当今中国“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弱(梁启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辛亥革命后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陈旭麓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中西文化的最初撞击中,破天荒地发现了在至高至善至美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不足,需要用“夷技”来弥补和纠正。这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它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会,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历经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和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三个阶段,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围绕材料及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可从材料提取或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7-22更新 | 98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化的含义是什么呢?就英法等西欧国家而言,所谓近代化就是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

——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程述略》


请围绕“近代化”这一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中国近代化的转型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2022-02-02更新 | 39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视野下孔子和儒学的形象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的形象变迁与时代转换》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要具体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2019-11-14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