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6 题号:11750897
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比较两段材料,指出江南地区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中国经济地位变迁

材料一   公元960—1280年间宋王朝的集约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人均收入提高了1/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材料二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以上材料均出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问题:
(1)导致13世纪时,中国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原因有哪些?
(2)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的原因何在?
(3)至1895年,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
(4)怎样看待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2019-09-02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猛(前秦大将,辅佐苻坚统一北方)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

——(唐)《晋书》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凡此十里(指都城洛阳城内10个商业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金银锦绣,奴婢缇衣。五味八珍,仆隶毕口。

——(北魏)《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凭照税),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券者,随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为散估。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

——(唐)《隋书》

材料三   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的例证



材料四   唐中叶后出现了“扬一益二”的经济现象,宋朝则是“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则更变为“湖广书天下足”,这反映了粮食生产重心有了一定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朝(前秦和北魏)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唐长安和宋东京城的异同。由此可见,城市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苏湖地区比湖广地区发达的原因?
2019-10-16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古时期,中国丝绸生产的产地主要在北方,秦汉以后养蚕缫丝技术才逐渐传到南方。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上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北方再也见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了。

——余桂元:《历史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潜能》


(1)根据材料,说明我国丝织业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举例说明古代中国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丝绸的情况。
(3)北方丝绸生产萎缩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0-02-10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