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21 题号:11792274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先后办起了京师同文馆、天津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天津医学堂等传授外语、自然科学、军事知识的新式学堂。清政府这样做旨在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促进京津地区发展D.培养新式实用人才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所谓“插柳”是指
A.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B.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
C.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2013-05-31更新 | 101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2017-08-10更新 | 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洋务派曾经兴办过这类企业:“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这类企业的经营方式应该是
A.官督商办B.官府全面控制C.现代工厂管理D.聘用外商代理
2013-06-18更新 | 9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