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11905154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提高基层官员地位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官僚政治开始形成D.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宁波天一阁展出的一件清代麻布坎肩,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科举考试中以四书五经为题的科举范文4万余字。据考证,这是当年一个考生在科举考试时用来抄袭的作弊工具,这件坎肩作弊衣是复制品。材料表明:
A.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衰落
B.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优秀人才
C.考四书五经易产生作弊
D.科举制并不是完全公平公正的
2017-05-13更新 | 1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这说明唐代科举制推行的意义是
A.废除了选官推荐制度B.实现了选官公平公正
C.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D.取消了报考资格限制
2020-11-04更新 | 1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龚笃清在《明代科举图鉴》中认为,文章若不规定一定的体裁形式,就无所谓文章。特别是考试文体,若无严格的格式,则难以评判其高下优劣,测试出应试者的智力高下。作者意在
A.批评明代的科举制度
B.准确测试应试者的智力
C.强调八股取士的合理性
D.规范文章的体裁形式
2019-10-25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