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0 题号:11957300
没有科举制,官吏的选拔势必会充满乌烟瘴气和任人唯亲、任人唯钱的肮脏。但是,有了科举制之后,通过考试做官的人,就变得令人钦佩。凡是正途出身,尤其是两榜进士出身的进士,不仅上司高看一眼,连百姓也高看一眼。这说明科举制
A.保障了官员选拔的公正性B.有利于提升官府的公众形象
C.提升了政府官员文化素质D.导致不学无术之风发生逆转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唐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策问中加入儒家经典和历史方面的内容,在定成绩时还要看策文的辞藻。这一做法
A.表明重文抑武政策的推行
B.立足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C.充分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
D.有利于官员综合素质提升
2018-07-14更新 | 17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这一历史现象较适用于研究(     
A.门阀政治由盛转衰的概貌B.士人品官价值取向的演变
C.婚嫁观念世俗平民化趋势D.士人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
2021-11-10更新 | 22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
C.幕僚阶层改变着官员构成D.科举选官制度已出现危机
2020-10-15更新 | 2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