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9 题号:119578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阁具有票拟、草拟诏整流、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虽然没有决策权,但是仍然对皇权形成了制约,尤其是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的10年里,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中外奏章无不经由内阁票拟,特别是在皇帝息政的时候,票拟更是百官与皇帝沟通的唯一渠道,内阁把辅政职责和秘书性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协助六部诸司等机构维持国家行体制的正常运行。

——《浅谈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特点及地位》

材料二 从专制制度下君权的绝对性出发,也必然要求一种“君为臣纲”的君臣关系,必然要求官僚组织具有高度的依附性、从属性和灵活性,一切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以君主的是非为是非…作为百官之长,宰相是官僚集团和士大夫的领袖,处于官僚组织的顶端,是皇帝之下权力最大、地位最尊的职务,又加上位居皇帝的“卧榻之侧”,比较接近皇权,地位十分特殊。在君臣关系本就十分微妙的情况下,宰相的这种特殊地位和身份更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引起和君权的冲突摩擦。

——摘编自张星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冲突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说明这种冲突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体制所产生的影响。
20-21高三上·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 1949 年 ,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材料二: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三: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四: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机构和框架,而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该材料为教科书第13页材料一中的“三次大革命”分别指什么?并指出“第一次大革命”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说明中国政治传统、雅典民主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具体表现,并结合史实驳斥“美国民主制度对中国近代意义不大”这一观点。
(4)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0-25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历史证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显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指市场的调节规律。他不是人为的主观臆造,而是“自然秩序”,有更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16至18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的传统政策。李嘉图还特别批判了农业保护主义,其矛头指向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谷物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典经济学兴起的原因、主张。

材料二 读下表:

必修一、必修二部分单元目录关键词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
的扩展
专制集权—民主法治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农耕经济—工业文明

(2)上表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部分单元目录。根据表格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联系或比较,提出观点,并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10-30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的中国在地方上受宗族支配。地方宗族的乡绅管理着各种公共事务,如修桥梁,设津渡,建围墙和寺庙,筹措学校和书院的费用,发起和印刷地方志,参与地方的祭祀和祭孔活动。在当地受灾时,他们也会组织对流民、老人和贫民的救济;当发生骚乱时,他们可以在皇帝的认可下资助、招募甚至统率民团。在所有这些活动中,乡绅利用他们在民众中的声望和与政界的关系,还利用他们对儒家行动准则和地方行政的知识,既提供钱财.又发挥个人领导作用,构成了地方官吏和官府统治的基础。……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地方乡绅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工作。在理论上,他需具备“亲”民的优秀品质,必须与地方乡绅保持密切的接触。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民国初年,政府与乡绅“互利而互相合作”的局面被突破,政府在乡村基层的机构建制日渐完善。由于国家力量渗透乡村社区,乡绅的权威性在一些地方受到实质性影响,受到了社区公共机构的排挤。地方自治将不再依靠门第和财力,而要依靠才能。然而,新的地方精英阶层或是支持不得人心的国家政权建设,破坏地方社区自身的权力结构;或是尽力维持地方的社区团结和传统的自治性权力结构,与对乡村提出变本加厉的资源要求的国家作对。这种二难选择迫使他们最终退出承担的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中介性角色,对主流政治采取规避的态度,使地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与国家政权建设两个过程都难以为继。

—摘编自郑自俭、李丽《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政权的三次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中国基层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基层社会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018-09-22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