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1978702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另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复生”和“新生”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进入中国的各种文化思想中能脱颖而出,“扎根于中国社会”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所起作用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近代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科学信念和思想的转换。人们的思想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际和理论,从而促进科学革命的发生,而科学革命通常又会带来新的思想产生。

材料一 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科学革命)会出现在画方呢?一个原国在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不再布望通过穆斯林和经院哲学家的变形眼镜来看古人,而是直接求助于原始资料,亲自据起雕像、阅读原文。…若无画欧的缩小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泊的有利的社会环境,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春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呈竟会服从永恒的法时,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顺这些法则,完全接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决定人美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摘自(关)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革命”为什么能够在文艺复兴时代发生?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
2019-06-29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和西欧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史

历史时期中国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2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救并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卢梭: “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有人们直接指使,不能被代表。”

请回答:

(1)据材料,通过比较中国和西欧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史,把握各个时期在思想领域相同的历史特征。

(2)根据材料概括②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中国和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上的相似性。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期(18~19世纪)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不同。

2018-02-02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大学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仍然掌握在教会手中,教育被印上宗教的印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牛津大学学生50%来自贵族阶层,41%来自平民。18世纪初,苏格兰等大学的学费十分低廉,学制灵活,重视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科学的教育。同时期的剑桥大学主要是加强学生成为绅士的社会地位,爱丁堡大学则以其医学著称。19世纪,英国政府在各工业城市建立城市学院,推行职业教育和科技教育。这些城市学院紧扣当地人民生活,教授有助于他们工作的知识。不少的城市学院在20世纪发展为完全大学。成立于1831年的伦敦大学,到了1851年,其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

——摘编自谢雪冰《近代英国高等教育特征》

材料二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附设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设英文馆,后又陆续设法文馆、德文馆、俄文馆和东文馆。出于培养翻译人才的目的,授课科目仅限于外国语言文字和汉语语言文字,对西方的各门科学一概不予开设。初期的京师同文馆受到朝中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在传统士大夫的眼中,中国传统的礼教可以礼化所有的人,无需学习西方技术。1895年,甲午战败。改革旧制,变法维新成为时代的要求,自强运动逐步被取代。思想意识上的转变使得作为洋务运动直接成果的京师同文馆受到冲击。1900年庚子事变,京师同文馆学生全体解散,所设各科暂时归入京师大学堂。190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并入京师大学堂。

——摘编自雷钧《京师同文馆对我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相比,京师同文馆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阐述给我国当前教育带来的启示。
2019-06-03更新 | 1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