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宗教改革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2 题号:119971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同年,他发表演说指出,辛亥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何则?”满族统治其他各族,“种族不平等,自然政治也不能平等,是以有革命。要之,异族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同族间政治不平等,其结果亦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今者五族一家……同心协力,共策国家之进行,使中国进于世界第一文明大国。”

——摘编自陈其泰《20世纪初民族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人类具有双重身份,属于两个王国,即属灵王国和俗世王国。在属灵王国,人是完全自由的,在俗世王国,人则是受管辖的。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这个基督世界中执行它的任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僧侣,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它。

——摘编自北大《原著选编》


(1)依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的民族观。
(2)依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孙中山民族观产生影响的相似之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14—17世纪,在罗马教会一统天下的西欧社会内部发生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它们在西方人文精神演进的历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二,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2018-01-11更新 | 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知识即美德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材料二 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并再版《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材料三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与古希腊思想家探究对象的相似之处和各自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主张。材料二中康有为为何自称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3)依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所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谈谈你对陈独秀“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一观点的看法。
2016-11-21更新 | 11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50年经历了两个半世纪光辉历史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到此结束。它突然结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除了政治上的动荡以外,繁荣也日益衰退。意大利显然要到1600年以后才遇到严峻的困难。但是,美洲发现后,贸易路线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区域,最终必然会产生影响。意大利城市逐渐丧失掉它们作为世界贸易中心的优势。它们从垄断近东贸易中所享受到的繁荣是意大利辉煌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今,力量的源泉和未来的伟大的期望的源泉正在枯竭。但是,文化衰落还有另一个原因。这可能是天主教的改革。——目标一部分是为了抵制日益增长的世俗化和放纵声色,一部分是教会加强了对异端的斗争。1542年宗教裁判所在罗马建立,不久又颁布了禁书数目。艺术受到审查,出版受到控制,异教徒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这些措施必然危害了文艺复兴的自由精神。

材料二   日耳曼是首先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强烈影响的国家之一。这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但因为两国是毗邻,而且因为有大批日耳曼学者到意大利的大学去学习。但是人文主义的影响是短命的,成果不大,而且十分平庸。如果日耳曼不是那么快地被卷入宗教争论的大漩涡中,它的情况会怎样是很难预料的。可是,事实是新教革命所煽动起来的仇恨和不容异说对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只能产生有害的作用。偏执和信仰受到鼓励。凡是对人表示崇拜或者对信奉异教的古代表示崇敬的事物几乎肯定地被认为是魔鬼做的事。......人们一般的说法是伊拉斯谟下了蛋,路德把它孵化了出来。这种说法的正确性是极为有限的。路德孵出的那只鸟品种粗野,人文主义者的王子是绝不可能产下这类品种的鸟蛋的。(注:伊拉斯谟―荷兰哲学家,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509年发表《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

——两段材料均出自【美】拉尔夫、伯恩斯等编著的《世界文明史》


(1)阅读材料一,归纳16世纪意大利思想文化走向衰微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教革命”出现的时间和标志。分析它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有何影响。
2020-02-22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