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探索与失误 > 国民经济的调整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0 题号:12033589
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1961年到1965年,全国城镇人口减少2600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这一现象表明
A.经济政策调整的推进B.全国人口总数锐减
C.我国生产力出现衰退D.中小城镇大量消失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62年,中国政府首次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一批成套设备。1962年至1965年,中国先后与日本、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典、荷兰等国签订了80多项工程合同,用外汇2.8亿更元,其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B.西欧和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欧美结束对我国的经济封锁D.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2022-05-13更新 | 35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62年,中共中央制定“农村十六条”,规定“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及手工业的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规定的实质是
A.反思中共八大所确定的国内主要矛盾B.意在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
C.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D.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
2020-08-10更新 | 5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62年,中共中央文件指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在公社分配的自留地从事家庭副业生产,同时规定自留地一般占当地耕地总面积的5%,允许长期归社员家庭使用。这一文件的实施在当时有利于
①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②自留地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③适应农业生产复苏的要求④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11-14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