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2044681
中国古代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材料二: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雍正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制瓷部门的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2)明清时期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工商业关系的?这体现了古代统治者怎样的经济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历史》

材料二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朝奉本为官名)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2)根据材料二,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成功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

2017-09-02更新 | 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材料三   


材料四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及丝绸之路示意图,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2020-05-11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战国时期商业都分布,战国时期时期出现的“商业新城市”有中山,临淄,邯郸,安邑,洛阳,咸阳,大梁,郢等。)

材料二: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赵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年商税额指数
995——998年400万贯100
1004——1008年450万贯113
1058年700万贯175
1064——1068年846万贯212
1077年879万贯220

——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材料四   

图三《棉花图·收贩》          图四《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材料五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善皆本者”。


请回答:
(1)材料二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请依据这两个材料加以说明。
(2)分析材料三,简要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3)依据图三、图四,指出与战国时期相比,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促进这些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
(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五,与吕不韦相比,黄宗羲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简单评价黄宗羲的这一观念。
2017-04-13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