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0 题号:12047068
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报告,在江苏地区共发现春秋时期铁器3件,包括农具用铲1件,杂用器具丸1件、条1件;发现战国时期铁器6件,包括农具铁锸1件、2件、镰刀2件,日用器具鼎1件。据此推断当时
A.铁农具的体系齐全B.铁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器
C.冶铁技术得到普及D.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升
21-22高三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下图为河南南阳市邢营汉代画像石墓出土的“耕耘乐舞百戏图”。图的下层右端为耕耘图:右部为一农妇,梳髻,着长襦,左肩掮锄,柄端系一壶罐,锄部挂一篮状物,似在担浆送食。其前为庄稼地,长满禾苗,田间一农夫,头戴尖顶冠,裸露上身,正努力耕耘。据此可知,当时
A.农耕技术向中原地区扩展B.精耕细作的农业开始形成
C.土地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D.生产中呈现小农经济模式
2022-01-10更新 | 19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流畅。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冶铁技术的提高
B.绘画艺术的进步
C.佛教文化的影响
D.思想观念的变迁
2018-09-01更新 | 139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如表是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宋辽金元清(19世纪时)
全国耕地面积(亿亩)6.47.210.5
粮食亩产量(斤)154140—343155—337
粮食总产量(亿斤)889.821749.452340.97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斤)696.01113.62456.0
全国人口数(万人)90001200030000
人均粮食占有量(斤)988.71457.9780.0

A.粮食供给基本能满足社会需求B.农业生产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
C.农业生产依赖于经济作物种植D.农民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2021-10-19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