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2140723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与管理适应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科举制度比较


——依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整理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在历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选官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汉武帝建立孝廉察举。同时设立太学,为五经博士设弟子50人。孝廉察举体现了“以德取人”的鲜明意向,在实际察举中,汉廷对吏能十分重视。东汉时孝廉都要经过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被举至中央。顺帝时左雄改革察举制,使以举荐为主的察举制,开始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是怎样选拔人才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选官的制度和标准是什么?概括东汉选官标准的变化。
(3)据材料三,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2020-03-04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综合《唐书》《唐会要》等有关史籍记载,武后时期的科举考试一般是在二月开始,制举、殿试时间是不等的,科目和科第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传统科目之外,还有文艺优长科、理选拔萃科等。由皇帝主持的制举、殿试规模宏大,人数极多,使当时文场呈现出旷古未有的盛况。《大唐新语》称“应制者向万人”。至于制举的试题、殿试的策问,多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注重取题社会、联系政治。

——马思博《论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材料二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关陇把持特权,门阀观念非常的严重。不利于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进入官场。为了使没有权利和地位,叫有才能的人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有所作为,并且得以升迁。于是在显庆四年武则天改《氏族志》为《姓氏志》,以武氏为第一等,其余均按官位高低为准,那些出身士兵立有军功的人,也可以跟世家大族列为同一个等级。这样一来扩展了用人的范围,也寻找到许多庶族地主中有才能的人。

——吴玲莉《浅析武则天在用人方面的策略和贡献》

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的人才观。

2016-11-27更新 | 1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察举制是科举制的前身与母体。在长达七八百年的选官过程中,察举制曾经有“以德取人” “以能取人”“以文取人”“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等等因素作用其间,结果则是以“以文取人”为主导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最终成了定局,发展成为科举制。

——摘编自安妹《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理性行政的必然》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中,个人只有置于家庭、社会的体系中,以其在血脉延续、功绩建立、角色扮 演等方面的成就,才能获得来自外界的认同,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个人价值取决于其 对于家庭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则被描述为“孝”。作为维持个人与家庭之间关系的核心价值, 科举制为“孝”创造了表达空间。踏入科场的人所追求的绝不仅仅是一己的荣耀,他同时也背负着光耀门楣的重任。

——摘编自纪莺莺《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关——以社会流动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察举制到科举制选官标准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的价值。
2020-02-21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