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8 题号:12179916
《青年杂志》第1卷宣告“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4年之后《新青年》第7卷则宣告“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影响此变化的重大事件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军阀割据的形成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1-22高三上·北京西城·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2021-12-21更新 | 22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据不完全统计,《新青年》在1919—1921年间设置的“社会调查”“人口问题”“工读互助团问题”“劳动问题”等专栏和专号上,大约发表了140多篇政论、报道和通信,如下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劳工问题关注度明显提高的重要原因是
作者篇名作者篇名
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长沙劳动状况
李少穆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状况高语罕芜湖劳动状况
莫如南京劳动状况李幽影北京劳动状况
高君宇山西劳动状况记者香港罢工纪略

A.工人运动蓬勃开展B.中国共产党重视工人权益
C.工人阶级队伍壮大D.劳工问题成为了社会焦点
2020-12-07更新 | 53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1919年继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的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巨大D.国共合作实现使戴季陶的思想发生改变
2021-09-06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