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1 题号:12191008
陈旭麓认为,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忠、孝、节)旧政治(特权人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中国戏)旧宗教(鬼神)。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六卷一号(19191月)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以西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和科学思想为武器,反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向国人灌输人权思想,号召青年要有自由自主的人格,引起了思想界的大震荡。……虽然它所影响的主要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社会下层民众受到的影响有限,在中西文化问题上还存在某些形式主义的偏向,但其开启思想解放闸门之功是巨大的。

——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对旧传统的批判是必要的,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专制政治对民众的束缚,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提高民众的素质,使之真正自觉,有能力成为民主国家的主人。……然而,新文化运动对民众的政治启蒙也是不够的。就对民主认识而言,当时的启蒙者都是不足的。胡适认为,陈独秀对“民主”的定义不甚了了。其实,胡适对“民主”又何尝有深入的理解。……民众对于民主观念认识的不足,使“民主”只是一个神圣的招牌。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文化运动为例,谈谈你对陈旭麓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28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文化领袖陈独秀之除旧布新的新文化观当然是一种典型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思想模式。他主张:“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和迁就的……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客;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尽管陈独秀对儒学的攻击主要限于纲常礼教,但他认定此即孔教的本质,故对孔教必须整体废除之。

——高力克《文化激进主义的矛盾与局限—新文化运动百年陈思》

材料二       他(辜鸿铭)认为,所谓“良民宗教”即指孔孟之道。……首先,和平、秩序与安宁乃至国家本身的存在,不是依赖于法律和宪法,而是仰赖于中国的每个臣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一种真正虔诚的生活,或时笔地说,一种道德的生活;其次,孝悌应作为道德生活或虔诚生活之本;再次,良民宗教的秘密是人们尽义务而不是争权利。人们不对权威表现出不信任和怀疑,而表现出对它的尊崇……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仪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以制止这场世界大战,以这样的道德力量使军国主义失去存在的必要性,“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

——韩星《辜鸿铭: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


运用上述材料,自拟一个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2-04-26更新 | 198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青年》封面变化表



上表为《新青年》封面变迁表。从表中提取历史变迁的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6-16更新 | 17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新的力量往往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出现。而在欧风美雨飘打下的近代中国,各种思潮一起涌来,形成为政治实力,更是如此。1894至1895年间,北洋舰队被日本打得全军覆没,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也被打得粉碎,酝酿已久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便形成了一股富有朝气的政治力量出而领航了。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开始活动起来,1895年10月孙中山首次发动的广州起义虽遭扼杀,中国之有“革命党”却自此腾播于世。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正式出现了改良派与革命派两面鲜明的旗帜,他们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出路,值得大书特书。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背景与出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题目,并就所拟题目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7-24更新 | 2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