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新思想的萌发 > 魏源与《海国图志》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12196502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为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和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富强,除因为拥有装备精良的军队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工业。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他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据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从1861年开始,洋务运动开展。一般认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是奕䜣,实际操办洋务的是一些地方大员,比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发展军用工业。后期以“求富”为目标,主要发展民用工业。还兴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在向欧美派去了留学生的同时,还设立了各种实业和军事学堂。

——摘编自李小庆《“洋务运动”伪命题》

材料三: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变法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以赋税、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议论风生,多以此诸项为中心。成书于1826年(清道光六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虽然出自魏源之手,而所列荦荦大端皆未出旧轨。但鸦片战后,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的政治向来是奉六经为准衡,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也是由六经里面抽绎出来的,他所以能做维新运动的领导者,造成一时的大风潮,也是因为他对于六经先做了一番维新革命的工作。

——李剑农《近代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政治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1-11-12更新 | 1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钱玄同的文章号召说:“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

材料五:鲁迅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对头。”又说:“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

——采选自《百年中国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什么?比起魏源、曾国藩,梁启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

(4)材料四中的“最野蛮的邪教”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五看提倡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文章发表于什么时期?

2017-11-20更新 | 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财富,生动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图1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两幅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1868年,瑞蚨祥在山东济南成立,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2)根据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变化曲线图,说说1912年至1925年这个阶段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这个阶段发生变化的相应原因。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时制作的素材表,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3)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依次填写完整。

2018-05-19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