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内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2204114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遇下诏敕,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开元以后,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摘编自《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宋史文苑传》

材料三   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前)密勿谟画(认真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共同商讨处理)。

——涂山辑《明政统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尚书省职权的变化,并依据材料指出三省六部制对皇权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对北宋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成祖设置内阁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举措对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丞相不是只有一个人,相权可谓是由集体领导,至少由代表皇帝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最高权力之一的尚书省和监督朝廷的门下省三省首长共同办事,从而形成了一个集体权力结构……这一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廷续,直至清代。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集体权力结构”的运行机制。
(2)概括材料二中黄宗羲的主要论点,并结合明代的史实加以分析说明。
2022-04-09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 职官志》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
(1)明清两朝皇帝是怎样处理国家政事的?
(2)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与清朝的军机大臣有什么相同之处?
(3)明清这种政事处理方式有哪些突出的危害?
2017-09-11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分别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材料二、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

2016-12-12更新 | 1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