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 议会权力的确立与发展 > 《权利法案》和代议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2208406
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君主与“人民”签订契约,然后根据契约的条件登上王位并行使职权。国王不仅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而且还保证要执行议会的法律。在这以后,经过一系列的缓慢变化,国王的实权逐步丧失,最终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虚君”。

——钱乘旦《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

材料二   从政治发展的角度,费城会议相对于独立战争高潮是政治上的倒退。它反映了有产阶级对“民主”口号的实际理解。在独立战争高潮中,他们虽然接受了“自由、民主”的口号,并以此作为反英斗争的武器,但与下层民众对这些口号的理解有很大差别。他们始终力图把民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去实现所谓“共和制”。后来,由于民主派和下层人民的斗争,才在宪法中补充了人权法案的内容。

——张少华《论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保守性》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契约”文献是指什么?国家权力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从中概括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保守性”的表现,并指出推动美国“在宪法中补充了人权法案”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你如何看待各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年收入的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25%。随着争取普选权活动的高潮,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价。

2017-11-17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四

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市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5月5日,北京市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1919年6月3日,北京市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市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大事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在国家结构形式上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与妥协的认识。

2018-09-20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并逐渐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国王政治权力的变化,并概括推动权力变化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经济因素。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
2020-12-17更新 | 1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