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6 题号:1230467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史上,有“北李”与“南陈“之说,“北李”指李大钊,"南陈”指陈独秀,他们是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最早的追求者,但由于思想禀赋与个人喜好的差异,二人思想样态与信从之途存在一定不同。李大钊有稍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经历以及重视理论实效性的特点,故能较快对十月革命有所反应,并能由此及彼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迅速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陈独秀对理论的态度迥乎有别,其晚年称自己“自来立论,喜根据历史及现时之世变发展,而不喜空谈主义,更不喜引用前人之言以为立论之前提”。这种忌“空谈”禀性既决定了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反应相对迟滞,也影响到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把握,不但导致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之路历时较长,也形塑了其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思想学说长时间交杂并存的思想样态。

——摘编自靳希光《“南陈北李”的协作与分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早期的进步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和陈独秀追求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之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在同一年(1903年),刚从日本归国的18岁留学生邹容,写出了他的著作《革命军》。一打开这本书,劈头就可以读到邹容热情洋溢的赞颂,“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吾于是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以充满激情而又明白晓畅的语言阐述着他的主张。

——摘编自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二   “五四”以后,社会变迁逐渐在改变着人口结构……伴随着近代教育机构的普遍设立,学生人数和自由职业者的急速增长,西方新思潮的竞相被引入,报刊的日益普及,一种有别于传统价值观的新型文化观在都市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作为文化上的新价值,由知识界、教育界通过言论、著述的渠道在社会扩散,并被众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

——摘编自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邹容的“主张”及提出此主张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时期在西方新思潮竞相被引入的新型文化观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的基本途径,并分析知识界通过言论渠道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
2022-03-24更新 | 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史初级教科书》与《(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目录比较表
目录A
上古史:
三皇五帝
三代纪
春秋纪
战国纪
中古史:
汉纪
新纪
后汉纪
三国纪
晋纪
十六国纪
南北朝纪
隋纪
——摘编自《国史初级教科书(卷上)》1903年版
目录B
绪言
第一编 远古史
第一章 邃古
第一节 五族之缘起
第二节 汉族之勃兴
第三节 文化之发达
第二章 唐虞
第一节 君位之禅让
第二节 苗族之征服
第三节 威权之统一
第四节 民政之注重
第三章 夏
第一节 夏禹之内治
第二节 夏初之防御
第三节 夏统之绝续
第四节 夏祚之衰亡
——摘编自《(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第一册)》1919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2016-11-27更新 | 2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开始大量涌现,以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的北京大学则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并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能媲美法国大革命,是“伟大的、世界性的及基本的カ量”。

——摘编自徐中约(美)《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逐渐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欧美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求教于马克思主义”;各种牌号的“马克思主义”竟相出台,甚至神学也试图把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冷却了一阵,但世纪之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又逐渐回温,马克思还被西方权威媒体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应该看到,这是马克思高贵人格、科学理论产生的巨大魅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马理文《世纪思潮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潮”的特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世界的进步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认识。
2020-02-12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