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0 题号:12319334
近代有学者撰文道:“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不惜在大战的时候,发起了社会革命……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该文最有可能发表在
A.B.
C.D.
16-17高三上·北京西城·期中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1915年陈独秀在创办《青年杂志》时宣称不谈政治。到了1920年9月,他不但在《新青年》中大谈政治,而且还谈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及红色俄罗斯等的内容。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已同工人运动相结合B.陈独秀已经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C.东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异常严重D.革命运动有了先进政党的正确领导
2022-02-21更新 | 12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在上海讲演时倡导:学生自主自治,注重平民教育,实行社会服务,遭到不少教师和官员的消极抵制。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长沙讲演时认为:改革中国政治最好是采用苏俄方法,不宜用西洋民主政治,一时大受欢迎。两人演讲的遭际不同,原因不包括
A.杜威学生自治的主张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
B.罗素的演讲契合了当时中国的思想传播趋势
C.中国外交失败使国人对西方的民主深感失望
D.国人尚未意识到平民教育是救国的当务之急
2020-06-07更新 | 30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觉悟》《星期评论》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校役、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B.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
C.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D.共产党对工人的重视
2021-01-15更新 | 1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