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32 题号:12320191
宋代择偶,贤与不肖的标准更注重看是否进士及第。北宋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试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这反映了宋代
A.家族门第观念逐渐淡化B.商人群体控制国家政治
C.重农抑商政策根本改变D.文人群体控制国家政治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任继愈在《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中评述道:“科举制把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引入学校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运行中,吸引无数学子负笼入斋,晨诵夜读,刻苦学习,学校教育充满活力,迅速地兴盛起来。”他认为科举制
A.建立了合理的社会制度
B.促进学校教育的繁荣发展
C.推动古代教育体系形成
D.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019-07-13更新 | 23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
A.察举制的实行B.九品中正制的设立
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
2018-11-13更新 | 5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欧阳修在《论逐路取人札子》中写道:“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才是择。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这一做法
A.杜绝了考试过程的舞弊行为
B.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C.有利于防止考试舞弊行为
D.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2019-10-24更新 | 1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