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重农抑商” > 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影响和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6 题号:12439744
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材料二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迟也。

——《吕氏春秋审分》

材料三   末作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三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四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

材料五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2)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明清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

材料六   “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3)材料六反映了什么思想?请简要评价此思想。
2020-04-30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农业是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生,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子孙以偿债。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论积贮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威胁小农经济稳定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
2020-08-24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高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民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有何目的?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状况。
2019-04-26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