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12463180
1919~1923年,马克思主义与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社会改良主义和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进行了三次论战。这些论战
A.表明马克思主义已占据舆论主导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促使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4)
【推荐1】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写道:“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对西方世界了解有限B.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还很模糊
C.对社会主义思想缺乏必要理论的认识D.急于改变中国的心理
2016-11-21更新 | 69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某个时期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  )
A.民国七年B.民国十三年C.民国二十六年D.民国三十八年
2020-06-05更新 | 19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一战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可概括为“对传统求解放”,同时,部分学者盲目崇拜西方。战后,一些有识之士幡然醒悟,开始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和世界的格局,而这引起了国人对西方求解放”思潮的兴起。这一变化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推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舞台
C.使民主与科学思想深入人心D.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021-01-02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