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文化类热点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8 题号:12484611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中西方的教师角色与地位的差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中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加要传“道”,不仅教人做事,更要教人做人,教师是文化和信仰的传承者。相较于西方文化,中国教师则身兼教师(teacher)和牧师(priest)的双重角色和双重担当,使命更为崇高而沉重。

——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

材料二   西方的宗教本身就承担了部分道德教育的责任,因此教育的重点是在法律、民主制度的保护下由教师教授学生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古希腊时期,各行各业有专门知识和技巧的人也扮演着教师的角色。中世纪后西欧的僧侣获得了教育的统治地位。教育渗透着宗教神学的性质。

——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文化中教师角色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文化中教师角色差异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与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为有共同认同感(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西欧国家形态演进对照简表

地区“封建”国家时代专制主义国家时代民族国家时代
中国公元前16至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3世纪至20世纪20世纪至现在
西欧5世纪至16世纪16世纪至17世纪17世纪至现在

——摘编自夏引业《从古代中国到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悖论》

材料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在新兴商人阶层的支持下,西欧各国君主不断加强王权,打击大贵族等地方分裂势力。同时,专制君主采取重商主义政策,扶植本国工商业的发展,使国家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得到强化。同时,伴随着王权的发展,各国君主纷纷拓土,引发连绵不断的王朝战争。让·傅丹和格老秀斯等人出于制止战争的目的,提出了以领土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主权概念。在法国启蒙运动期间,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成为国家的成员,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宣布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人们拥有了法兰西公民的身份,激发出高涨的民族主义热情。因此,法国大革命标志着民族主义的形成,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兴起。

——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国家形态演进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2021-05-14更新 | 1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重商主义思想是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诞生发展起来的,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渐萌芽,地理大发现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商业活动日益频繁起来,向外扩张被奉为强国兴邦的圣典;国王为了维持军队、巩固中央权力需要大量货币,而商业资本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地位,在其影响下,重商主义学说应运而生,重商主义强调重金、少买、使用行政手段控制本国货币的输出;集中于贸易差额,鼓励多卖,且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重商主义把贵重金属看作是国家财力多寡的判断标准,即货币的增加意味着国力的兴盛;同时认为国际贸易是财富的根本来源,且必须保持贸易顺差,才可获利;重商主义者还鼓励增加人口创造就业以减少人才的外流。因此重商主义将国际贸易视作一种“零和博弈”。

——改编自瞿润青《比较西欧重商主义与晚清重商思想》

材料二 自19世纪中叶西方武力入侵、五口通商开始,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控制下的世界经济体系,商品经济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商业资本不断积累并逐渐转向生产领域,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社会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作为外因触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变革,口岸城市的增多以及口岸城市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构成了“重商思想”的社会基础|。晚清重商思想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萌发的,因而带有浓厚的兵战色彩。在对外贸易上具有浓厚的商战色彩,晚清重商思想论者认为加强政府干预的主要形式是“官督商办”,到20世纪初张宏设厂自救到提出自己实现工业化的主张“棉铁主义”,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以往有关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思想。

——改编自刘季富《晚清重商思想与西欧重商主义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重商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的重商主义思想。
(3)根据材料气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欧和晚清重商主义在内部条件和外都环境方面的不同。
2021-04-18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16-11-27更新 | 2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