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 > 现代信息技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125392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末,芯片技术、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等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趋势。有些高风险、高成本的尖端科技实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全球性课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欧洲、东盟等都制订科技发展计划,以推进地区性科技合作。目前,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高科技设施,掌握着80%以上的世界研究与开发项目。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改革科技创新体制以增强自身科技实力。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20209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4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7.0%。在此次疫情期间,我国互联网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韧性,不仅为精准有效防控疫情发挥了关键作用,还在数字基建、数字经济、数字惠民和数字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我国应对新挑战、建设新经济的重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互联网发展所带来影响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宋代与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
材料二       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新工业社会”,把这一次科技革命称为“第三次浪潮”……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列举宋代两项主要科技成就。如何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浪潮把“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主要表现。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16-12-12更新 | 2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政府对科研事业的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20世纪)20~30年代为0.2%至0.4%,1950年上升为1%,1960年猛增至2.7%,1964年为3%。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科学研究集体化、技术专门化、管理科学化、按课题原则进行组织、体现了“三论”的准则。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没有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是很难完成的。这就决定了这一新技术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册)

材料二   撇开整体的体制不说,谈两个具体的因素:一是每一个科学家所在的地区、单位必须有保证科学家想像、选题、设计和实验所需的高度自由的氛围,不受任何行政权力的干扰和限制;二是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行真正的特别是高深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是不可想像的。无疑,这两点美国人做得最好。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委员利亚斯所说,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在科研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美国的整个科研体制为科学家们营造了宽松、适宜的工作氛围。拿科恩伯格(此次化学奖得主)来说,“他可以10年潜心在自己的领域内钻研,而没有任何压力迫使他出成果”。科研资金充足更不用说了,这是美国的硬力量: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大国之一,更重要的是政府或机构舍得把钱投到科研上去。

除了这些因素,还有另一个不为常人所看到或谈及的软力量就是美国人普遍对科学的重视、热爱和支持。美国是由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建立的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需要不断创新。创新首先得重视科学研究,于是提倡和鼓励科学研究成了美国人一种普遍意识。这种意识体现为美国人把科学创新作为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如赚钱和发财以及为了个人荣誉。……

美国人热爱和专注科学的另一表现是不见异思迁,不借助各种权力走捷径。几乎没有一位诺奖得主当过官,甚至连大学校长、院长也没当过。爱因斯坦就曾拒当以色列总统,本次五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全是普通教授也是证明。因为科学家若想在政治经济领域有所图,就不可能专注于科学研究,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和发现,也就不可能与诺贝尔奖有缘。在美国,科学研究和创新是人的志愿和爱好,一般不需要政府号召,不需要它来组织领导。政府一般不对国家科学院和大学院校实行科研上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更不对科研人员实行成果量化考核等等,因为这样做会束缚科学家的手脚,制约他们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这一切就是保证美国科学发现和不断创新所必不可少的软力量。——引自张镇强《美国科学家为何再次垄断诺贝尔三大科学奖》,《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10日

材料三   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姓名和领域

姓名

获奖时间

获奖领域

杨震宁、李政道

1957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1976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远哲

1986年

诺贝尔化学奖

朱聿文

1997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

1998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的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美国科学家能够长期在诺贝尔奖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材料都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2019-01-21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间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而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拼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产生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举一例)。
(3)近代以来,工业(或科技)革命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工业(或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迎浪”而上,而中国却在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姗姗来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迟到”的原因(任选其中两次作答即可)。
2016-11-18更新 | 2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