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1267859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治粟疏》

材料三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1)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2)这一耕作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是什么?
(3)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4)列举你知道的古代农业灌溉工具。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材料一中“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二、材料三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为什么?
2019-03-23更新 | 1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019-05-30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明朝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夕,是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经过明朝纳银代役的“一条鞭法”到清初“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改革,增丁不加赋,全国人口从明初的6000万增至1838年的4亿多人,同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50%。为了保障粮食稳产、高产,人们把豆、莱等植物渣滓做成饼肥,通过施肥以补充大量消耗的地力。为解决耕地短缺问题,人们向岭南地区、云南、贵州等地大规模迁徙,使这些地区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粮食增产起了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受到冲击的主要因素。
2020-09-16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