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3 题号:12686745
1958年,美国同波兰签订协议,美国向波兰出口小麦、棉花等农产品,提供2500万美元的贷款,交换条件是波兰必须向美国购买价值100万美元的图书、影片、唱片及版权。这表明,美国
A.扩展了马歇尔计划范围B.企图分化社会主义阵营
C.开始了与苏联争夺波兰D.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渗透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1947年5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说:“欧洲的饥饿与混乱之苦与俄国人无关;这次美国必须操纵局势。”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说:“这一计划就是要建立西欧集团作为实施美国政策的工具。”这些认识
A.宣告马歇尔计划的正式启动B.是以“冷战思维”观察国际事务
C.说明美国是“冷战”的主要推手D.反映了欧洲成为美苏争霸的中心
2021-03-16更新 | 8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承诺向日本开放本国市场并允许日本限制进口和投资。朝鲜战争后,失去特需订单支撑的日本经济一落千丈且国际收支状况急剧恶化,此时美国又不遗余力地推动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美国这些做法旨在
A.增强控制世界经济的实力B.为日本商品打开国际市场
C.缓解日本面临的国防压力D.扶植日本成为冷战桥头堡
2021-06-09更新 | 79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如表为美国对苏遏制战略重心波动情况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波动周期代表人物代表政策战略手段战略重心战略效用
第一周期
1947—1953年
乔治·凯南八千字电文非对称遏制(重点)核心地带优势积聚
保罗·尼采NSC—68号文件对称性遏制(全面)边缘地带优势流失
第二周期
1953—1969年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大规模报复非对称遏制(重点)核心地带优势维持
约翰·肯尼迪、林登·约翰逊灵活反应对称性遏制(全面)边缘地带优势丧失
第三周期
1969—1981年
理查德·尼克松、杰拉尔德·福特尼克松主义非对称遏制(重点)核心地带止跌企稳
吉米·卡特卡特主义对称性遏制(全面)边缘地带劣势放大

A.美国战略规划日趋消极保守B.多极化趋势加速了两极格局瓦解
C.力量对比影响美苏争霸态势D.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霸权主义
2022-05-26更新 | 2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