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4 题号:1276319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梁耀祖解释,该院之所以用“乡村建设”一词,是因为他们认为,当时乡村遭到持续破坏,而全国80%以上的人口住在乡村,因此,“欲谈建设,必须注重乡村建设”。据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的调查,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各种实验区1000多处……然而,乡村建设运动的结果却出现了梁漱溟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对此,他认为是由于“农民偏乎静……偏乎旧”。中共领导的农村运动的成功已经证明,农民中间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后,梁漱溟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只要抓住农民的痛痒而启发之,“他还是要动的”。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1996年,我国农业生产在取得丰收之后又出现了农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市场粮价持续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的局面……为解决农产品相对过剩的问题,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各地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为此,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同时,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城乡市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成效,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末我国农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七、八十年的时间,城市化率便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一批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起了先锋作用,但传统老城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东部和西部的一些工业城镇有的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到1860年,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人员开始涌入英国。但是,随着英国城市迅速的发展逐渐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城市病”问题日益突显。富人区的富丽堂皇、幽雅舒适和贫民区的拥挤不堪、臭气熏天形成鲜明的对照。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对于工人居住区来说,猩红热、伤寒和霍乱经常发生,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改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苏州太仓市的农民采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的道路,即“苏南模式”。1996年,太仓市的乡镇企业又打破了“集体经营”“行政推动”等传统框架,逐渐形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足鼎立”之势。乡镇企业转制后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现状,太仓市有意识地在小城镇开辟一批工业小区,搞好配套基础性设施建设。

——改编自孟秀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南乡镇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关于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2022-05-31更新 | 2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飞跃,必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创新要继续保持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实现经营权的平稳和适度集中,维护好集体所有制。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材料二   198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三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与“变”。并说明“不变”的原因。根据材料三指出“变”的具体措施。
2017-08-08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一只是两种组织变化十分不同一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材料三 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77年农业成就不高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两种组织”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得与失。
2020-11-08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