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5 题号:127689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49月,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

人物简介
谭嗣同
18651898
1897年,写成《仁学》。他用博爱、平等、自由来冲决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常。
林觉民
18871911
1911年,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说“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以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李大钊
18891927
19158月,李大钊在《厌世心与自觉心》中说“自觉之义,即在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不宜因其国家之不足爱,遂致断念于国家而不爱。”1919年,参与领导五四运动;19217月,促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鲁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1917年年初到1921年年底的五年之间,不过我们也不应把五四时代严格限定在这几年之内,有些民族思想和新思潮早在1915年就已经成形(如下表所示)。这一时期恰恰是中国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历史内涵复杂而丰富的历史之变期。

时间事件
1915.5“中日民四条约”签订
1915.9《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底“中华帝国”建立;反袁护国运动
1916年底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
1917年夏张勋复辟
1917.8护法运动开始
1917.11十月革命
1918.11一战结束;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1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9.5五四运动爆发
1919.6上海“三罢”斗争;拒签《凡尔赛和约》
1920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1921年共产党成立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五四时期历史之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4-27更新 | 26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0年前施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世间所有的文化或文明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生老病死,西方文化也不例外,所以他只是断言西方终将没落,施本格勒抛弃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观,他认为每个文明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不认为西方文化具有比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等更优越的地位,这种较为平等、多元的历史观被他喻为历史领域的哥白尼发现

唯一的问题是,在施本格勒写书时看上去早已没落成为定局的中华文明,居然奇迹般重新振兴,而且隐然已有再度如日中天之势。在施本格勒看来,所有文明都有生老病死,概莫能外,但中华文明已经持续了五千年,这一点毕竞是所有其他文明都未曾做到的,面对这一文化特例,或文明异数,施本格勒若泉下有知,会不会重新建构他的理论框架?

——摘编自江晓原《重读<西方的没落>》


充分提取材料信息,从文明的角度提出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7-12-08更新 | 22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翁仕朝,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

材料一 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楠、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

——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

材料二 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

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

——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

材料三 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

——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0-06-08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