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康熙帝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6 题号:1293059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末年,西方势力开始蚕食中国领土,耶稣会有一定影响。罗马教皇格勒门第十一世在康熙四十四年、五十九年两次派使节来华要求禁中国教徒崇拜祖先。这种宗教的繁文褥节背后隐藏着对中国内部生活的干涉。康熙一开始就坚持耶稣会传教士必须遵守中国政令习俗,否则不许在中国留住。有些传教士企图抗拒,康熙毫不妥协,断然加以处置。第一次来使多罗解至澳门,囚死狱中。第二次使臣嘉乐驱逐出境。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教士被监禁、严审,有的几乎判处死刑。最后下令禁止天主教在中国流传。从中可以看出康熙对传教士反复开导而又反对外人干涉中国内政的坚决态度。康熙在这里绝不是像教会的辩护士说的,是专制帝王找到了“表演绝对权威的机会”,发泄个人意气。耶稣会士活动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担忧。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议论反映了这种忧虑,要求有以防范。

——黄安年《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对西方宗教的态度及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态度的影响。
【知识点】 康熙帝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开拓百越为目标的南征取胜之后,在那里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等四郡,并把五十万罪徒谪戍到那里,戍边开发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元明以来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改土归流——把土司改为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地处边隅的土司,“无事近患腹心,有事远通外国”,致使西南边疆的统治十分不稳定。清世宗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进行改土归流。在改流地区,设置了与中原地区同样的府、州、县及镇、协、营、汛,派驻官兵,并着手改革许多落后的剥削方式及陋规恶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和邻国加紧侵略。……东南海防、西北塞防局势同时紧张,如何决策?……李鸿章说:“海防西征,力难兼顾”,“移西饷以助海防”,“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防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左宗棠说:“若此时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清政府权衡利弊后,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

……

当时英国驻俄国公使说,“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新订条约比原约略胜一筹,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块领土仍被沙俄割占,赔款数增至900万卢布(约合银500万两)。

——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规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

——摘编自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写出在秦朝四郡方位上清朝时期进一步拓展的疆土位置所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土归流”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李鸿章、左宗棠对“海防”“塞防”争论的焦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为什么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这块被俄国吞下去的领土是怎样让俄国吐出来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时间及意义。

2017-12-22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创者,也是最早由封建地主官僚转化为洋务派的人物。曾国藩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他早年追随唐鉴、倭仁、吴廷栋等人讲习理学。湖湘文化的一个特色就是“留心经济之学”,曾国藩深受影响,注重经世致用……为此,曾国藩一面讲求理学,修身养性;另一方面讲求经世之学,充分学习王夫之、魏源等的著作,以丰富自己的经世思想。曾国藩面对现实,不囿于理学的空谈,十分重视经世致用,以解决封建统治面临的种种困难……曾国藩以书生操杀人之业,成为那个时代最残酷的刽子手,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当然最后以曾国藩的胜利而告终,他因此成为汉族地主中出类拔萃之辈,而清王朝这个本该灭亡的朝廷因他又苟延残喘了半个世纪。因此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清史搞》称赞他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章太炎曾说他“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范文澜先生称其为“汉奸刽子手”。

——摘编自宋德会《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研究者对曾国藩评价褒贬不一的原因。
2017-08-17更新 | 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以下材料是康熙帝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万历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康熙《过金陵论》
材料二:“崇祯之诛除阉党。极为善政,但谓明之亡于太监,则朕殊不以为然。明朱朋党纷争,在廷诸臣置封疆社稷子度外。惟以门户胜负为念,不待智者知其亡。”

—康熙三十一年《东华录》


材料三!“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发天下兵迎战,前后千余员,凡出关者非死即降,靡有孓遗,财赋因之已竭,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难者,……取其殷鉴不远之诫,自警自戒去尔。”

——康熙《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


材料四;后世亦有无大失德而损覆其家国者,如明之崇祯年间是也。皆由臣子背公徇私,外言路者变易非?淆乱可否,曾无实心体国之人,故至此耳。

——康熙《讲筵绪论》


(1)康熙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康熙帝探讨明亡原因的目的何在?康熙帝对明亡原因的认识有何主要偏颇之处?你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6-12-12更新 | 7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