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12937997
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在会议期间做了“秘密报告”,报告的大量篇幅是批评斯大林的,同时还明确指出“斯大林在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中,在国内战争中,以及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是尽人皆知的”。据此可知,赫鲁晓夫(     
A.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的贡献B.旨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主张客观公正评价斯大林D.推动了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包含许多非社会主义的做法:劳动被异化;封建家长式的管理;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简单、机械、武断甚至粗暴地利用行政命令处理所有问题等。”可见,该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
A.在经济建设上成效甚微B.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C.严重影响后期经济改革D.不属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范畴
2020-07-20更新 | 8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有学者指出: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边缘蹒跚行进的时候,苏联整个的国民经济得以最大限度地集中。这一蓝图提出了一个与市场资本主义不同的大胆选择。“这一蓝图”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B.计划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D.社会主义制度
2021-05-11更新 | 17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4)
【推荐3】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为:重工业完成计划的121.39%,轻工业完成85.4%,农业完成76.9%。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农、轻、重比例失调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
C.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D.追求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2016-11-27更新 | 2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