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8 题号:129380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现代社会称谓语的变迁

时间主要流行社会称谓语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老爷、少爷、太太、小姐、先生、丫鬟、经理、掌柜的等等
20世纪5060年代中期老革命、老八路、同志等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师傅、走资派、黑五类、社员等等
20世纪8090年代老板、先生、女士、股民等等
21世纪莱鸟、亲、丁克、粉丝等等

——摘编自高剑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称谓语的变化与发展》、吴维《汉语社会称谓语的变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以上时期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话剧与时代变迁】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反映,小楚同学学习中国话剧史,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时期

事件

1907年春

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演出

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已经

可以说是话剧了。

五四运动

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易卜生的《玩

偶之家》,对于处在封建婚姻包办制度下的中国青年影响很大,娜拉成

为他们崇拜的偶像。

30年代

前中期

1930年底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1932,江西瑞金成立了

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每逢节假日都举行话剧演出,还经常到

乡间巡回演出。红军长征后,红色戏剧的种子撤向了新的革命根

据地。

全面抗

战时期

七七事变后上海上百人参与演出了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场面宏

,气势昂扬。193810,陪都重庆举行了第一届戏剧节,25个演

剧队到街头演出,连续7个晚上公演抗敌戏剧,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

空前盛举。

新中国成

立初期

话剧以讴歌新中国为主题。涌现出《红旗歌》.《龙须沟》等一批中国话

剧史上的峰巅之作。

80年代

话剧陷于危机之中,话剧观众大量流失。

90年代

以来

《父亲》《黑石岭的日子》等一批反映改革开放和工业化题材的优秀话

剧涌现。《深情——周恩义的故事》《郭明义》等一批讴歌英雄模范人

物的话剧也随之产生。


请结合小楚的学习笔记,围绕话剧与时代的关系,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5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不能摘抄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0-06-10更新 | 14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西学的传播(部分)

对西学的称谓“夷务”、“洋务”、“西学”、“新学”
传入的新事物西装、西餐、西式家具、西式婚礼、汽车、电话、电报、西洋影戏
外来词流行语火轮车、逻辑、议会、同志、革命、德先生、赛先生、民主、苏维埃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2017-04-01更新 | 3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