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13019770
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在1石左右(合今每亩51.1公斤),高者2石。宋朝多在1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2-3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如果除去高产杂粮种植的因素,明清两朝的粮食生产也基本没有超过这一水平。这说明宋代
A.南方推行稻麦轮作制度B.传统农业生产臻于成熟
C.已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D.农业生产工具普遍革新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据史料记载,战国时代,粮食亩产二石(石为古代计量单位)已有一定的普遍性,比西周亩产一石或一石多增长60%-100%.关于这一时期推动粮食增长的因素,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耕细作农业形成B.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C.封建土地私有确立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2021-10-30更新 | 1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郭沫若根据甲骨文字形推断牛耕起源于股代;南京农科院《中国农学史》根据汉代文献,认为战国时北方先出现马耕,西汉时才出现牛耕;日本天野元之助著《中国农业史》,根据《管子》一书,提出战国时已使用牛耕的看法。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随时代发展而变化B.对历史的认识具有相对性
C.甲骨文的信息最为可靠准确D.多重史料可还原历史真实
2020-06-05更新 | 11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宴,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
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2017-10-06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