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4 题号:13019935
陈独秀的认识转变

材料一   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他的话很多,顶要紧的是两主义:第一不许各国拿强权来侵害他们的平等自由。第二不许各国政府拿强权来侵害百姓的平等自由,这两个主义,不正是讲公理不讲强权吗?我所以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19181222日)

材料二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陈独秀《每周评论》随感录(191954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陈独秀对威尔逊看法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期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没有得到预期的效益,相反在中国由于美国的排华原因,很多中国人都将矛头指向美国,排斥美国,抵制美国运动也随之展开,这对当时美国在华企业以及倾销商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美国想通过用返还超索赔款与中国政府协商发展中国教育事业,通过选送优秀的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的方式……为美国当局长远利益奠定基础。

——乔凯《“庚款兴学”:目的是对中国进行文化殖民》


(1)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初“庚款”的由来。根据材料一,简析美国支持“庚款兴学”的原因。

材料二   

时间胡适留学期间及回国后的重要活动(部分)
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919年任《新青年》的编辑并主编《每周评论》,在批判封建道德、封建专制,宣传个性解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1920年与蒋梦麟等7名留学归来的学者发表《争自由的宣言》,要求言论、结社、集会结社、书信秘密等人身自由,还人民自由平等的社会权利。
1922年与他人创办《努力周报》,发表了许多抨击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文章。

——据周棉、李冲《论庚款留学》等编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胡适参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形式,并概述以胡适为代表的留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20-06-22更新 | 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普者,于是为之立王善之,此天意也。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儒学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家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摘编自《陈独秀书信集》

材料三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新加坡政府即针对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危机,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宣传活动。儒家复兴运动首先从中学的儒家伦理课程开始,进而推广到全社会,成为全民参与的文化再生运动,把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目”)作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基本价值观。……儒家正是从最基础的家族伦理“孝、悌”出发确定了“父子有爱、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这些前资本主义家族制社会的思维方式和伦理规范通过新权威政治的强化带入了现代生活,家的概念扩大到了社会生活的其他群体如公司、企业、社群等等,而家族伦理“孝、悌”也衍化成了具有更加广泛意义的社会公共道德。

       ——摘编自罗传芳《儒家传统与新加坡发展模式》


(1)据材料一归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为汉武帝采纳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孔学的看法和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主题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2020-07-28更新 | 1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重塑社会道德、重整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博物馆在北门广场前竖立“孔子”塑像引起了网友热议,在人民网推出的“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调查中,20多万网友参加了调查,近七成网友认为“门前立雕像不严肃,儒学并非所有人推崇”。还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说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以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材料二 德国莱布尼茨认为:中国道德是治国的根本,也是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原因。法国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中国的政治制度很早就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中华大帝国风物史》《中国通史》等早期介绍中国的书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过详细描述,1583年出版的《伟大的中国》一书,专章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考试方法和内容,引起欧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注意,并得到欧洲皇帝们的高度肯定。魁奈吸取老子的“无为”思想,第一个把“无为”译成“自由放任”,并创立了依赖自然法则的重农经济学。亚当·斯密则直接继承了重农学派“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提出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者认为:由于孔子尊君权,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原则不相合;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与现代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相冲突。中国的儒学不革命,儒学不转轮,中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所以,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完全取决于能否将儒家学说彻底打倒,需要思想文化方面的一次彻底革命。
(1) 材料一中反对竖立孔子塑像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中的观点。
(2) 根据材料二,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明的介绍与宣传着眼于哪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哪些适应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者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截然相反的原因。
(4) 同为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科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东西方的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何种态度?
2016-11-27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